「月餅,是中秋節的節慶食物,小時候最期待的殺柚子當作帽子戴之外,就是吃中秋月餅了!薄薄地餅皮帶著烘烤過的特殊香味,滑潤順口極了,一口咬下混合著濃郁果香的內餡,簡直就是天上人間無可比擬的美味呀!
吃的到「信仰」的月餅,堅持憨人的精神
真食物,並非只講「無添加」那麼簡單,而是從食物的源頭,也就是農作物就開始講究了,清淨母語製作廣式月餅的轉化糖漿,是來自養土三十年的淨土裡長成的極品甘蔗,未曾整土的土地裡充滿了各種有機質,也不灑水任由甘蔗發揮最強壯的生命力,其根系可以深入地下80cm,在栽種的過程中至少需要四次全人工「脫衣服」,以免積聚的露水導致葉根發霉。
清淨母語的農場裡,生機盎然,萬物共存,大地回報給我們的是極具生命力及高能量的食物,這是大地的祝福,更是清淨母語的信仰。並且把這份信念帶入月餅的製作過程中,一個看似簡單的轉化糖漿,光是製作就得花三天時間,且過程中完全不添加單憑甘蔗本身的酵素酶發酵,然後再靜置一個月令糖漿完全轉化。存敬意熬煮糖漿,以耐性靜候大自然中奇妙的轉換,這都不是現今社會的慣性。與其說是憨人精神,不如說是清淨母語敬天貴生的信仰。
為了守護這個信仰,清淨母語堅持年年要遵循古法做月餅,即便不賺錢甚至賠錢,也還是要繼續,因為多一份堅持,就能多一個機會保留真正古法的月餅烘焙工法。
{月餅小常識}
常見月餅分類
除了好吃,月餅也大有學問,種類繁多,按產地分有:廣(港)式月餅、台式月餅、京式月餅、潮式月餅……等;按餅皮分有:有漿皮、糕皮、油酥皮三大類。
餅皮,是月餅烘焙的一個重要關鍵,就目前台灣比較常見的廣式月餅與台式月餅來討論兩者的不同。
台式的餅皮稱為「糕皮」,廣式的則叫做「漿皮」。台式月餅皮比較白,像一些鄉下送的喜餅大餅的做法。而廣式月餅皮通常多放了深色的轉化糖漿,吃起來比較甜軟,顏色較黑,有點焦糖味道,表面有油光。
遵循古法製作的廣式餅皮,可以「回油」是大絕招
「糕皮」的做法是用奶油混合麵粉,但古早糕餅師傅傳承下來的「漿皮」則完全不同,是用蔗糖加水熬煮變成糖漿(現在比較科學一點的說法稱為轉化糖漿)來混合麵皮。因為蔗糖分子大,很容易形成結晶而影響口感,因此需水解使蔗糖轉化成還原糖。
轉化糖漿的功能是避免糖份結晶以致麵皮龜裂,增加麵皮的吸溼性,賦予漿皮「回油」的特性。回油是廣式月餅的最大特色,它的皮剛烤好時是硬的,放置2~3天後會變得柔軟油潤,與餡料融合,產生皮餡一體、入口即融的口感。
[/vc_column_text][vc_column_text]